“重走紅軍路 北山百里行”活動漫記
“重走紅軍路 北山百里行”活動漫記
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日
文/ 東林松 圖/祥子
丁酉五月,夏至前日,余應保長、祥子邀,參加“重走紅軍路,北山百里行”活動。
是日辰時初,吾等依約從石城出發至冷水鎮與數位北山老區之“老革命”聚首,面會互識后,組團開始一天行程。
此行,組織者請車四輛,分坐后啟程,一路逶迤盤旋,首站?装宸都。其寓老者身高體瘦,左眼已盲,但精神矍鑠。經陶文美先生介紹,此公乃北山游擊隊成員,現已八十有余,家藏兩把大刀,乃賀龍于洪湖贈授其爺爺。其時在隊伍中取得,余等現場索看,其刀一長一短,已銹跡斑斑。余見物,聯想賀龍元帥晚年境遇,心中感慨,不敢言也。
在此小坐,合影畢,繼續前行,盤山路至望城山下車。極目遠眺,隱約可見石城樓宇林立,漢江煙霧浩渺;俯視山麓,北山水庫如練如鏡,纏山繞谷,倒影青黛。掃視四周,群山連綿起伏,郁郁蔥蔥,多個山峰上立有風機塔,宛如白鷺展翼;幾處村落散坐山谷,有雞犬鳴吠,有裊煙升空。同行見此皆陶然訝異。
乘此興致,再蛇行至尚家沖,車停于歪脖樹下,余等下車圍看。此樹怪相天成,“歪脖”實至名歸,有古樹名木標牌銜于上,遂知其已204歲,種屬黑柳,高百仞,下圍兩米,底干中空,泥土填塞其間。陶公道:此地為建設村之尚家沖,也是當年北山游擊隊活動的主要區域。尚家沖乃一隱形盆地,現散居36戶,有老樹、老宅、老井(又名幺姑井)、老寨、老人、老坑(天坑)“六景”,極具旅游開發價值。余耳聽其言,眼觀斯地,但見群山環抱民居于其懷;村道盤繞梯田于其間;竹木葳蕤,掩隱農舍;清流潺潺,靜躺谷前。令人頓生仙境福地之羨
午時初,車隊抵周朝泉家,主人老宅門前迎立,余等聽陶公解說后始知此宅曾是北山游擊隊成立地,先后遭受過倭寇、國民黨軍清剿,至今猶存日軍火燒痕跡。余觀此宅布瓦土墻,廳廂合圍,天井居中,門扉前置,為山民典型老式四合院建筑。但從墻體凹凸不平,粉刷斑駁脫落,檐檁陳舊黑腐諸象,可知其已歷百年,可見證歲月之悠悠,時代之滄桑。
午時正,車隊下山停郭劉村一斷垣殘壁處,陶公介紹此地乃解放前“荊鐘縣委駐地”,解放后為一農戶居住,多年前人離屋塌,遂成如此殘敗破落景象。其惋惜、無奈之情溢于言表。余等聞言,也慨嘆之。
午時末,百里行程結束,余等便宴于“北山運動俱樂部”。此地原是部隊營房,營房靠山一邊,有山洞直通山腹,深約200米,為修冷水戰備機場時所掘。后部隊撤走,閑置多年,現為商人開發利用。在此可餐飲、垂釣、爬山。余等進斯院,但見桂樹蔥蘢,花團錦簇,荷葉翠滴;進斯洞,燈火闌珊,幽深靜謐,涼風習習。頓覺渾身清爽,一路疲憊盡失。頗有“神歡體自輕,意欲凌風翔”之感。
由此,歸來意猶未盡,作小詩以記此行。詩曰:
我本北山人,少小離家行。
他鄉涉山水,故里不知情。
今日隨團走,處處聞鄉音。
歷歷勝景在,惜愛伴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