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情花草 詩意晚年
月季、蜀葵、木槿、繡球花、石榴花競相開放、姹紫嫣紅、美不勝收……在荊門高新區·掇刀區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區城投安置小區,68歲的熊開秀和70歲的老伴龔克云最大的愛好就是侍弄花草,他倆把房屋四周打理得綠意盎然、生機勃勃。
5月26日,記者走進熊開秀和龔克云老人的家,他們有一個被綠色包圍的小院:院內有高大的樹木,也有嬌小的花草、長長的青藤、一簇簇的灌木,綠植、花朵滿目皆是。順著一條小路走入院內,小路兩旁佇立著紫色和藍色的繡球花,它們緊緊地簇擁著,隨風搖曳,仿佛在迎接客人的到來。小院四周,玉蘭樹高大挺拔,石榴花、樹樁月季開得正艷,枇杷樹上垂著一串串金黃的果實……熊開秀夫婦對一花一草的精心養護可見一斑。
熊開秀夫婦2000年搬到城投安置小區居住,當時小區道路、綠化等基礎設施都不完善。起初為了遮陽擋風,熊開秀在住房的東邊栽植石榴、枇杷、廣玉蘭等樹木。由于東邊陽光較充足,熊開秀又陸續種上了菊花、繡球、木槿等,隨著種植的花草越來越多,熊開秀和老伴商量后,買來金葉女貞,種在房屋四周,形成了一方綠色的小院落。
“平時我們老兩口種種花草,用雙手把家園打扮得漂漂亮亮,既強健了身體,又充實了生活。”每天早上醒來,熊開秀和龔克云第一件事就是忙著打理花花草草,給花草澆水、松土、施肥、修枝……這都是些精細活,兩老得忙活1個多小時。
為了能養好花,熊開秀和龔克云專門向人請教或是從電視上觀看養花的小知識,經過摸索,他們有了一套自己的養花經。他們專門用兩個大桶來接雨水澆灌植物,肥料是用豆渣、雞蛋殼發酵而成的環保有機肥。熊開秀說,這樣植物才能長得綠油油,花才開得大。
熊開秀夫婦打理的綠色小院成為鄰居們休閑的好去處,大家經常三五成群到這里下棋、拉家常。每逢盛花期,鄰居們都會前來賞花拍照,小院“人氣爆棚”。
對于愛花的鄰居,兩老也毫不吝嗇,傳授養花的技巧,送花和綠植。“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綠色,享受生活,是件快樂的事情。”熊開秀笑著說。在熊開秀夫婦的影響下,小區養花種草的人越來越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