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市“熔斷” 資金理財該往何處去
2016年的首個工作日——即1月4日,指數熔斷制度正式實施,滬深300指數午后先后觸發5 %和7%兩檔闕值,A股暫停交易至收市;2015年1月7日,開盤半小時第二次熔斷,提前收市。熔斷機制所造成的恐慌情緒,對于經歷了2015年股市大起大伏的投資人來說,無疑驚弓之鳥。有專家預測,短期內由于熔斷機制將造成的市場進一步走弱,短期內離場觀望將會是好的選擇。
但股市熔斷,理財不容斷,對于老百姓來說,資金總要有去處,要么投資股市,要么購買理財產品。否則,跑輸CPI就相當于手中的貨幣貶值,資產縮水。但2015年來,央行五次降息,銀行定期、銀行理財產品等收益“跌跌不休”,此前被稱為理財神器的余額寶,也早已跌至3%以下,“榮光”失色。
2015年,隨著互聯網+與互聯網金融的火熱,互聯網理財開始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,互聯網投資渠道猶若雨后春筍,遍地開花。其中,網貸業務尤為引人注目。據數據顯示,截至2015年12月底,網貸行業運營平臺達到了2595家,相比2014年底增長了1020家,絕對增量超過去年再創歷史新高。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達到了9823.04億元,相比2014年全年網貸成交量(2528億元)增長了288.57%。2015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分別達586萬人和285萬人。較2014年分別增加405%和352%,網貸行業人氣明顯飆升。
那么,為何互聯網理財會如此熱門,對比傳統行業,究竟有哪些優勢?
*收益高。目前銀行理財產品,年化收益平均利率在5%~6%左右。從公開數據看,2015年度我國網貸行業平均投資利率約為10.83%。兩者之間將近5%的投資回報率差距,讓許多原本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人轉向網貸業務。
*操作便捷。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人一定知道,每每銀行發行理財產品,營業部還沒開門,就已經排起了長隊,且設置了起購金額與購買上限,購買門檻較高且不方便;但網貸業務則均通過互聯網完成,如果有手機app,還能隨時隨地掌握和操作自己的理財資金,非常方便。
*信息透明。在互聯網理財上,最大的好處就是信息透明。你的錢投給誰了,借錢人的還款能力如何、投到哪個項目中,這個項目的進展如何,收益如何等等信息,都將會被披露,投資人能夠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資金的去向。
有優勢,自然也有劣勢。比如有些投資人就會問,買銀行理財產品,至少安全性比較高,不用擔心本金損失。但如果在網上理財,萬一借錢的人還不出,或者理財平臺倒閉了,該怎么辦?
國內網貸行業發展至今已有8年,兩千多家網貸平臺對于投資者來說確實很難選擇。通常投資者選擇某家平臺的主要動因有三個:
1、有熟人推薦,或者有朋友在該平臺工作(強關系)
2、多次看到過該平臺的廣告或者新聞報道(高曝光)
3、利率比較高(高回報)
但這三種都不是基于投資人自己的判斷,一旦發生問題,也于事無補。因此,投資人需學會如何判斷一家安全的網貸平臺,提高鑒別能力。
以下幾個緯度可以幫助投資人來判斷平臺的安全性:
一、了解平臺的背景實力,是否有國資系、銀行系、保險系企業入股或者投資(俗稱“干爹”)。例如楚天財富網是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旗下國有互聯網金融平臺;
二、平臺借款標的的資產類型。網貸平臺選擇資產的類型,將決定了平臺風險的大小。資產類型一般有:信用貸款、抵押貸款、供應鏈金融、銀行過橋、融資租賃等形式,其中抵押類貸款又有房屋抵押、車輛抵押、票據抵押、股權質押等形式。判斷這些資產類型的風險,可以通過這幾類貸款形式在銀行的壞賬率對比,做出評估。比如,銀行信用卡的壞賬率比銀行房屋按揭貸款的壞賬率高得多,那么由此,資產類型為信用貸的網貸平臺,壞賬的風險一定高于資產類型為房屋抵押貸款的平臺。
三、擔保方式如何。一般網貸平臺所采取的擔保方式有:風險準備金、擔保公司、保險公司,擔保力度從前至后依次增高。
四、是否使用資金托管。使用了資金托管的平臺,作為平臺方是接觸不到資金的,投資人和借款人的資金流都通過第三方托管機構進出;否則,如果沒有資金托管方,很可能涉及到自融、資金池等不合規的情況發生。
在對一個平臺做出綜合性判斷后,再通過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如網貸之家,對平臺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后,可以嘗試從小額的資金開始投資,觀察3-6個月后,再加大投資,在安全的基礎上,保證自己的最大收益。
總的來說,在降息通道下,股市熔斷機制又給了廣大投資人當頭一棒。還是那句話,“股市熔斷,理財不容斷”。在大環境不好的日子里,投資人更應該努力提高投資理財知識,擦亮雙眼,找到令自己資產保值和升值的安全理財渠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