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家嶺遺址第四次考古 首次發現銅礦石和疑似陶窯群
來源:未知 編輯:荊門生活網 發表時間:2017-10-16 09:47 點擊:次
荊門屈家嶺遺址考古又有重大發現。14日,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屈家嶺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報告中披露,該遺址發掘出大量銅礦石和疑似陶窯遺跡群。參與報告論證的專家認為,這一發現將帶來對長江中游史前文明認識的新突破。
此次發掘首度發現由數組灶坑遺跡組成的疑似陶窯群。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,這組遺跡均位于緩坡地帶的中上端,灶坑呈“8”字形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認為,這些遺跡的選位及結構非常利于生火、排煙,推測應為室外生活用灶。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考古專委會主任、北大教授趙輝等專家認為,這些遺跡是陶窯群的可能性非常高。
此次發掘還發現成型的大量銅礦石,檢測顯示其含銅量94%以上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等專家認為,結合屈家嶺曾出土中國最早的黑陶,此次銅礦石、疑似陶窯群的發現顯示,長江中游地區在屈家嶺曾迎來一次產業革命,這次革命促進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出現。
“此次發掘大大提升了考古界對屈家嶺遺址地位的認識。”荊門博物館原館長張緒球說。屈家嶺遺址位于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屈嶺村,1954年冬,在修建石龍過江水庫干渠時,發現了屈家嶺新石器時代遺址群。
相關新聞>>
最新推薦更多>>>